「魯班工坊」是天津首創的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品牌,項目通過「校校合作、產教融合」的方式,在海外建設實體化辦學項目,成為中國與上合國家共用技術、共育人才的重要載體。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雲梅指出,魯班工坊始終堅持「因地制宜、優質優先、平等合作」的原則,為合作國家培養符合當地發展需求的技術人才,例如在塔吉克斯坦重點發展水電專業,在印度則側重光伏領域。 魯班工坊課程豐富、多元,覆蓋了智能製造、新能源與汽車技術、信息與通信技術等領域。儘管專業種類繁多,但機械專業的王老師笑著透露,像工業機器人這類尖端科技課程,尤其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。 記者到精密模具與智能製造產教融合基地了解,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專業老師王先生示範機械人運作。王老師一邊講解,一邊向記者演示機械狗的靈活操作。只見機械狗流暢地完成踏步、翻筋斗、立正、伸手等一系列動作,甚至在側翻後也能迅速翻身恢復平衡,動作敏捷。 王老師進一步解釋,該機械狗可擴展加裝激光雷達、機械臂等多種設備,並可針對教學與科研需求,定制如設備巡檢、安全監測等多類應用場景。 自2016年首個魯班工坊啟動以來,該項目已在全球範圍內取得顯著成果。以埃及為例,魯班工坊與蘇伊士工業園區的160餘家中資企業密切合作,構建了「培養—實習—就業」一體化的人才輸送機制。目前,魯班工坊已為園區培養超過2000名基礎技能人才,有效緩解了企業人才需求,也促進了中埃人文交流。 在談及畢業生發展路徑時,李雲梅表示,部分學生選擇留在中國就業,也有相當比例的學員選擇返回母國發展。以泰國魯班工坊為例,由於天津面向外國人的就業崗位相對北上廣深較少,因此回國發展仍是主流選擇。不過泰國魯班工坊專員黃可瑩表示,魯班工坊的畢業生因兼具專業技術與中文能力,收入水準與發展空間均優於同屆畢業生,「不少學生在畢業前就已獲得就業機會。」 藉助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的契機,天津將進一步深化與其他國家的合作。而在峰會期間,天津院校及魯班工坊體驗館亦將向各國元首和貴賓開放,盼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華學習並留華發展。